绣线菊的修剪方法:
1、 在修剪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绣线菊有哪些地方是已经干枯的,或者是长得比较密集,那么在修剪的时间就可以将这样的枝条给剪掉,这么做不仅能让绣线菊后面能长得更加美观一些,而且还能让绣线菊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消耗那么多的养分,这么修剪一番,对于绣线菊的生长也是有利的呢。
2、 但如果在绣线菊生长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病虫危害的情况,那就是绣线菊感染病虫了,这种时候,就需要将绣线菊发黄的枝条都剪掉,只留下健康的枝条,只有这么做绣线菊才能长得更好哦。
3、 修剪之后,对绣线菊进行精心养护也是很重要的,绣线菊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它放在光照足的环境之下,不过要注意的是,放在光照足的环境下并不是暴晒哦,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之下,对绣线菊的生长开花也是很有益处的呢。
1.
每年早春萌芽前对植株进行适当疏剪,疏去枯枝、过密枝和细弱枝,使枝条分布均匀。花后若不留种,应及时剪除残花,同时除去老枝及过密枝条,有利于积累营养。植株衰弱时,可在休眠期进行重剪,以促发新枝。其他与麻叶绣球修剪相类似。
2.
每隔4〜5年把近地面所有的枝条都割掉,以求更新,要保持其枝端缓缓弯曲的独特株形。花后把1〜2年生枝留下,对3〜4年生老枝进行强剪, 呈绿篱造型。
3.
修剪之后
绣线菊喜爱光照足的环境,光照足能更加好的开花,成长。不过也是有相应的耐阴能力,但长期性处于阴凉环境下会阻拦成长,影响到开花。注意夏天强光最好遮挡,不可以暴晒。
修剪方法
可采用人工大平剪和小手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降低高度一般剪至分支处以下,这个部位枝条生长年限长,也比较粗,大的平剪一般无法剪断,可用大平剪基部的圆孔和小手剪并用将较粗大的分支修剪至高度一致,然后用大平剪将细小枝条剪掉。
修剪时还应将交接处垂直修剪5厘米左右的空隙,使每个品种间界限分明,线条流畅清晰,增加其观赏性。另外,内侧和外侧垂直方向用大平剪垂直向下修剪,尽量做到侧面与地面垂直,这样的丹桂绿篱上面及两个侧面都较平,整体观赏效果较好。
火棘绿篱修剪方法介绍
火棘可以制作绿篱的造型,需要注意修剪的力度。如果进行重剪的话,会对来年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这样修剪,第三年的时候结果会比较多。
在实际修剪的时候,需要根据树势来决定修剪的强度。
每年早春萌芽前对植株进行适当疏剪,疏去枯枝、过密枝和细弱枝,使枝条分布均匀。花后若不留种,应及时剪除残花,同时除去老枝及过密枝条,有利于积累营养。植株衰弱时,可在休眠期进行重剪,以促发新枝。其他与麻叶绣球修剪相类似。
1、不同苗木修剪顺序不一样。
2、一般落叶乔木树种的修剪应遵循先疏枝,后短截。先剪大枝,在剪中等枝,后剪小枝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既能解决树体通风透光问题,又可避免骨干枝上出现枝条过稀的秃裸现象。
3、先疏病枯枝,在疏无用枝,以免出现偏冠,內膛空秃现象等。先剪内膛枝,后剪外围枝,可避免外围枝过稀,观赏效果欠佳等。
4、果树类则应按照先拉,在疏,后截枝的顺序进行修剪,通过拉枝改变枝条伸展的角度填补空缺方向,避免因先将密枝疏掉,缺枝处因找不到能利用的枝,而造成内膛枝条出现空缺。
5、修剪时,由外向内,先剪大枝,在剪中等枝,后剪小枝的顺序进行修剪。以达到大枝稀,小枝密,既解决了冠内通透问题,又保证了一定的结实量。
6、先上后下,以利于盛果树形成上小下大、上稀下密的树体结构。避免人员下树,修剪掉落的残枝对下层枝芽的损伤,导致下部枝条缺损。
1、室外越冬:绣线菊可以继续养在室外越冬,一般不会出现冻伤的情况。如果周边的温度比较极端寒冷,也可做好保暖措施。
2、控制施肥:绣线菊在进入冬季之前,可以给它施肥一次,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以腐热的粪肥或厩肥为好,这样能补充好养分,同时也能施加热性肥料提高御寒能力。在进入冬季之后,生长速度减慢,需肥量减少,此时可以停止施肥。
3、减少浇水:绣线菊在整个冬季需水量很多,所以浇水方面不需要过多。本身有天然的降雨和降雪能补充好水分,所以可减少人为浇水,如果浇水太多的话,可能会导致根部积水,反而会增加冻伤的可能性。
4、充分见光:冬季时仍然不能缺少阳光照射,可给予充足的阳光照射,将遮挡阳光的东西去掉。
5、合理修剪:它的萌蘖力与萌芽能力很强,比较能耐修剪,可以剪掉枯萎发黄的枝叶,减少养分的消耗,也能利于来年的长势。
摘要绣线菊不用勤修剪,通常一年剪一次就行。具体要选在早春萌发的时候,一些干枯的,长得过密的,病弱的,老化的枝条都剪掉,这样能节省很多养分消耗,从而可促使株型更美观,更加的枝繁叶茂。生长期间若是发现有感染病虫害的,发黄的枝条都要剪掉,避免感染。此外,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管理。
1、不同苗木修剪顺序不一样。
2、一般落叶乔木树种的修剪应遵循先疏枝,后短截。先剪大枝,在剪中等枝,后剪小枝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既能解决树体通风透光问题,又可避免骨干枝上出现枝条过稀的秃裸现象。
3、先疏病枯枝,在疏无用枝,以免出现偏冠,內膛空秃现象等。先剪内膛枝,后剪外围枝,可避免外围枝过稀,观赏效果欠佳等。
4、果树类则应按照先拉,在疏,后截枝的顺序进行修剪,通过拉枝改变枝条伸展的角度填补空缺方向,避免因先将密枝疏掉,缺枝处因找不到能利用的枝,而造成内膛枝条出现空缺。
5、修剪时,由外向内,先剪大枝,在剪中等枝,后剪小枝的顺序进行修剪。以达到大枝稀,小枝密,既解决了冠内通透问题,又保证了一定的结实量。
6、先上后下,以利于盛果树形成上小下大、上稀下密的树体结构。避免人员下树,修剪掉落的残枝对下层枝芽的损伤,导致下部枝条缺损。
绿篱的整形修剪:绿篱又称植篱、生篱。在公园、街道或专用绿地绿化时,常用各种形式的绿篱划分绿地或分隔空间,使园林布局规范化。绿篱还可以为花镜和甬道做镶边装饰,或用于庭园防护围墙,起到阻止人们穿行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同时使某些局部独立成院或自成一景。高篱有障景的作用,为了避免游人有一览无余的感觉,常用高篱作屏障,也可以用高篱将杂乱的环境遮蔽起来,起到助园填景的作用,又可以作雕像、山石、喷泉等背景。
绿篱可根据高度不同划分为以下类型:矮绿篱,高度控制在0.5米左右;中绿篱,高度约1米;高绿篱,高度在2~3米以上。构成绿篱的植物种不同,则名称也随之改变,如用带刺的植物,如小檗、火棘、黄刺玫等做植篱,称之为刺篱;如用开花的花灌木,如栀子花、米兰、七姐妹蔷薇等做植篱,则称为花篱。常见的绿篱形式有自然式和整形式两种。前者不进行人工的整形,任其自然生长而成。而整形式绿篱是以人们的意愿和需要不断地修剪成各种规则的形状,形成一条整齐的、具有艺术性的绿色墙垣。整形式植篱在栽植的方式上,通常多用直线形,但在园林中为了某些特殊的需要,亦可栽植成各种曲线或几何形。在整形修剪时,立面的形体必须与平面的栽植形式相和谐。栽植绿篱时,可采用一年生苗和二年生苗,但以2~3年生的苗最为理想。
绿篱的栽植株距一定要按生物学特性的要求确定,要给绿篱植株日后生长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余地。采用开花灌木作绿篱,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按20~30厘米左右的株距,双行成品字形栽植;如果采用开花灌木做绿篱,通常按50厘米左右的株距;如用丛生性很强的蔷薇做花篱,株距一般应在1米左右。
每行绿篱只能选择一个树种,不能随心所欲地去胡乱搭配树种,所有苗木的高度、干径、分枝等大体上要相一致,以便为今后进行整形修剪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植后的绿篱,最好任其自然生长一年,以免因修剪过早,妨碍地下根系的生长。
从第二年开始,再按照所要求的绿篱高度开始进行短截修剪。修剪时要依苗木大小,分别截去苗高的1/3~1/2。为使苗木分枝高度尽量降低,多发分枝,提早郁闭,可在生长期内(5~10月)对所有新梢进行2~3次修剪。在2~3年内如此反复进行修剪,直到绿篱的下部分枝长得匀称、稠密,上部树冠彼此密接成形为止。绿篱成形后,可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实际需要进行整形修剪。自然式绿篱一般不进行专门的整形修剪,在栽培过程中仅作常规修剪,将老、弱、枯、病、
心达苗木 滇ICP备2024020316号-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