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膨大部分长3-5厘米,粗1-2厘米。茎平滑,常弯曲或扭曲,长可达1-2米,分枝具棱或狭翅。
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
天门冬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绿色;花梗长2-6毫米,关节一般位于中部,有时位置有变化;雄花:花被长2.5-3毫米;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1颗种子。
天冬草具块根,丛生茎,蔓生多分枝,且下垂覆盖于盆口。叶状枝线形,簇生,极为细小,色青绿。总状花序,小花淡红色至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有变种斑叶型和矮天冬型。
天门冬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天门冬叫法如下
天门冬别名、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
天门冬是园林、庭院中常用的观叶观果植物,属多年生蔓性草本,茎细柔、能卷络他物而上,梢有蔓性,地下块根肥大,攒簇而生,可入药。
又名小叶青、明冬、冬山草。百合科天门冬属。原产中国。天门冬早春萌发,枝叶翠绿细腻,叶细小茂密,长而尖,夏日开花,常两三朵丛生,花小,黄白色,有甜香味。花后结实圆形,初时绿色后逐渐变红,点缀于叶间,宛若珊瑚珠,色泽明媚,最为可人。
一、土壤
因为天门冬属于块根植物,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透气排水比较好的土壤。否则土壤有积水的话,它的块根就很容易腐烂,可以使用腐叶土搭配园艺土再加入河沙,这样的话可以很好地排出土壤当中的多余水分。
二、繁殖
天门冬可以采取分株的方式来进行繁殖,一般一株旺盛的天门冬可以分成三棵,把伤口晾干之后就可以种植到土壤当中,保持土壤湿润,先放在阴凉处养护半个月时间。
三、分盆
因为它的块根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要注意选择稍微大一些的花盆。每年都需要进行换盆,换盆的时候适当修剪一下老根,另外换上新的土壤。当花盆中的天门冬长得比较满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盆,时间可以选择在秋季九月份。
四、水肥
给天门冬浇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土壤当中积水,春秋季节大概三天浇一次,夏天天气热,每天浇一次水,要浇透,浇水后注意摆放在比较通风的地方。因为它是一种四季常青的植物,所以要注意施肥让它生长得更好,每个月可以用一次稀释后的复合肥。
五、光照
天门冬的生长喜欢充足的光线,如果阳光不足,它的叶子就很容易发黄。不过不能接受太强的阳光直射。在夏季的时候要注意遮荫,其他三个季节可以接受全日照,冬天注意放在室内养殖,温度不要低于10摄氏度。
天冬通常在每年的9月份开始收获,是一种在秋季采收的植物。天冬喜欢温度适宜,降水量丰富的环境,多种植于我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天冬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够较好地忍受干旱和贫瘠,但若是定时定量的浇水施肥,会使天冬成长得更好。天冬大部分在三月种植,五月开始开花,七月结果,九月收获。
天门冬始载于《本经》。《别录》云:“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本草经集注》引《桐君药录》云:“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
《新修本草》云:“有二种,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
《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
叶如冬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
夏生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然圆实而长,一二十枚同撮。”以上所述茎有逆刺者与本品原植物基本相符。故而叫天门冬。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块根。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薄片淡黄棕色,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心达苗木 滇ICP备2024020316号-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