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选中要砍头的位置后剪切。
第二步:将切下的头去掉基部的2到4片叶,方便切下的头扎入土壤生根,切头后的基部留在原盆中不动。修剪完毕后放在通风的位置晾根。
第三步:将伤口愈合的头部插入新的土壤中,头部就会重新恢复紧凑的美样
当小芦荟差不多有5-8厘米的时候就可以移植,移植的时候直接把小芦荟剪下或者掰下。有根没有根都可以,没有根过些天就会发出来的。
把掰下来的小芦荟种在湿润的土壤中放在阴暗处3-5天,温度要适中,以后就可以搬出来了,因为下面已经生根了。
最好不要再冬天移植,小芦荟比较弱,冬天移植成活率比较低,春夏秋季节都可以。
对于芦荟的植株来说,给它的植株施肥有很多的方法。首先施肥你就可以在给植株进行换盆的时候,往土壤里面进行混合一些肥料。在给它的植株进行上盆的时候,往土壤里面加入一些草木灰或者是别的肥料,这样的话,它的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就可以吸收土壤里面的肥料,从而让植株生长的更加的旺盛。
1、盆土配置:盆土要具有持水、保肥和透气性,ph值在6.8到7.0之间,我们一般用腐殖土加田园土和河沙(比例2:2:1),然后用40%福尔马林消毒,再用塑料膜密封闷两天,再晾晒就可以了。
2、上盆栽植:不同类型质地的花盆,如泥土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都可以。春夏进行上盆比较好,室内温度15到28摄氏度为好。在盆底放些碎瓦片,方便排水透气,再填入配好的盆土,选壮苗,把芦苔放入盆内,使根系伸展,填土后将芦荟苗向上提一下,压实、扶正,浇透水。
3、缓苗管理:返青前不可以多浇水,也不能施肥,否则会烂根。刚上盆的芦苔也不能受阳光直射,这一时期要经常喷叶面水,可以加快返青和生根速度。
4、养护管理:正常生长后,施肥和浇水就是日常养护的主要方面了,芦苔生长需要氮、磷、钾、硼、铜、锌及有机肥。一般用液肥浇施或叶面喷施,春秋生长较快时进行施肥,每半个月到一个月施一次。芦苔虽耐旱力强,不过也要适时适量合理浇水,清晨和傍晚都可以,一般15到20天浇一次。原则是“见干见湿、见干浇透”。夏季可以向芦苔叶面喷水,保持植株叶面翠绿,还要防止烈日暴晒。
5、合理换盆:一般两年左右,芦苔就要换盆,换盆最好在春季,把芦苔连同土团一起放入较大的新盆中,然后加上新土,压实并浇透水,放于半阴处,缓苗后再移到阳光处。
6、病虫害防治:芦苔一般不易发生虫害,也很少发生病害。不过环境不好,芦荟叶部会发生黑斑病等病害,可喷洒百菌清防治。
可以做菜吃的,清炒芦荟
材料:芦荟200g、油1汤匙、盐1茶匙、白醋2茶匙、白砂糖1茶匙、熟芝麻适量
做法:
1. 芦荟去外皮取净肉,切成小条,用开水迅速汆烫,沥干水分。
2. 大火加炒锅中的油,把芦荟条入锅爆炒1分钟。
调入盐、白砂糖和白醋炒匀即离火。装盘后,撒熟芝麻即成。
修剪老叶
芦荟下面的叶片是会自然老化并干枯的,当上面叶子快速生长时,下面叶子就会逐渐发软干瘪变黄,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如果家里的芦荟下面老叶子比较多,新叶子长得就不是很好,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给清理下下面已经发黄并且将要干枯的老叶子,刺激新叶生长。
清理老叶子的时候不要紧贴着茎部掰掉,可以稍稍留下一点叶子,让它自然干枯脱落,这样伤口处就不容易感染。黄叶子也会影响观赏,给人一种惨败感,所以修剪是很有必要的。
分离小苗
秋天是芦荟的生长旺季,只要植株健康,大多都会长出一些小芽。如果你想要它繁殖,长到大一点小芽有根了就分离用别的花盆栽种。如果你不想要它繁殖,当有小芽冒出以后及时掰掉,让母株健康成长。建议不要花盆里满满的都是小芽,不但小芽长不大,母株也受到牵连长得很慢。最重要的,小芽长着长着就会把母株挤歪,影响株型。
答:龙爪芦荟分盆时把花盆浇透水,然后把双科的用栽花的工具挖下来,栽到准备分盆的花盆里即可。
第一步|控水脱盆
芦荟喜欢干旱的环境,在贫瘠的土壤中就能顺利地扎根存活,但想要其长得旺、多长侧芽就需要适当地浇水、追肥,所以在分株之前就要提前几天给盆栽断水断肥,这样等到土壤彻底干透之后就可以将其脱离花盆,让芦荟根从土壤中脱离出来。
在脱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事先使用锤子等敲击下花盆的外部,致使土壤和花盆分离开,之后就可以慢慢地梳理掉附着在根须上的土壤,在此过程尽量减少对纤细毛细根的损伤,特别是主根,受损越少则其服盆就越快。
第二步|准备上花盆、基质土、剪子
栽种芦荟的花盆需保留下透水孔,及时让浇灌到土壤中的多余水分沥出去,特别是露天盆栽的情况下,即使是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也不用养花人担忧出现积水的局面了。
基质土的透水性和肥沃程度对其成长的快慢都影响甚大,因此在自配土壤方面,大家需要混合上适量的腐殖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比重,另外也需搭配上少量的河沙,这样土壤中存在一些稳定性的大颗粒就不会轻易结块。
另外,用作剪断母株和侧芽之间联系的剪子等利器,在使用之前大家可以使用火烧一下,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当然,杀菌后需要晾凉才可以动手修剪花根,不然会烧死根须中的细胞。
第三步|上盆、了解下日常管理
将大大小小的侧芽栽种到不同的花盆中,之后就可以浇灌一次定根水,搁置在散光足、通风利的位置上静养,大概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搬出去,放任不管了,它们自己就能在露天的雨水浇灌、太阳照射下正常生长,甚至开花结果。
芦荟不必总浇水,半个月吧,稍微浇点,施肥可以间隔时间更长
芦荟本是热带植物,生性畏寒。但也是好种易活的植物。当然,要使芦荟长得快,繁殖多,必须根据芦荟的特点,精心培植。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的生长不良。
芦荟怕寒冷。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在5℃左右停止生长,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利用大棚保温栽培将解决北方地区大面积栽种芦荟的越冬问题。
芦荟和所有植物一样,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芦荟在15℃~35℃左右生长最快,我国3~10月份,大部分地区都符合这个温度。这期间要加强管理,多次松土除草,可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转化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快速健康成长。
适时浇水是炎热夏季特别要注意的。芦荟喜光耐热,但在夏季温度高、降水少时也要防止干旱,适当地浇水可获得更高的产量。浇水造成不能过量,一般5~10天浇一次即可。生长旺盛期土壤中养分不断被株体吸收,如及时追肥就会影响芦荟生长。有机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芦荟生长受了影响后再施肥,这样就来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过多,不要沾污叶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冲洗。种植三年左右的芦荟就可采摘了。三年以上的叶子药用价值更高。采叶时一般要从植株下部开始,成熟的叶片顺热肃下,不要伤害植株,并昼保持中体完整。因芦荟叶中水分占96%以上。破损的叶体中的汁液流出,对其营养是个损失。另外破损的叶子也不易保存,还会影响其它叶片存放。
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浇水,可采取喷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较干燥也没有关系,否则很容易烂根。秋冬季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注意尽量让芦荟多见阳光。室内盆栽芦荟可以放到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果温度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点以后,3下午点以前进行日晒。
土壤基质:
疏松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适宜芦荟的生长,如果盆土板结要注意经常松土。
浇水要点:
芦荟的叶片多肉,抗旱能力较强,对水分的要求不多。如果盆土长期潮湿,很容易导致根系腐烂。平时浇水要根据环境变化灵活掌握,如果空气湿润,要少浇;高温干燥时则要稍多些。室外养护时要注意避免雨天盆内积水,最好能适当遮雨。
心达苗木 滇ICP备2024020316号-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