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槌石斛可使用扦插、分株、分芽、播种等4种繁殖方式进行,扦插繁殖时需选择长度在15~18cm的健壮枝条进行;分株繁殖时把植株从根部进行分离栽种到别的土壤中;分芽繁殖要选择3年以上枝条的叶芽进行;播种繁殖选外表无损伤、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生长。
1、扦插繁殖
很多人问鼓槌石斛的繁殖方式有哪些时,最先想到的是扦插繁殖,在进行扦插时选择鼓槌石斛上生长健壮比较直的枝条,截取长度在15~18cm左右,要留2~3对茎芽在上面,在顶端进行斜切之后插入土壤中,1~2月时间即可生根发芽。
2、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常见比较简单的繁殖方法,在每年的3~5月份花期之后,需要选择长的比较浓密的一丛鼓槌石斛,选取一株叶子较多的小鼓槌石斛,从它的根部开始和鼓槌石斛慢慢地进行分离,要避免伤到植株根部影响生长,分离之后栽种在适宜的土壤中即可。
3、分芽繁殖
分芽繁殖时一般在生长3年以上的鼓槌石斛上进行,从它的植株顶端选择生长较小但健壮的植株,进行切芽但要保留3~4个叶片,根部也要保持在4cm左右,进行浅植促进植株的生长。
4、播种繁殖
鼓槌石斛也可以进行种子繁殖即有性繁殖,但是播种繁殖的成活率极低,不利于鼓槌石斛繁殖发育,因为鼓槌石斛的种子极小,并且很大一部分在栽种后是不发芽的,需要的温度、光照和营养物质都极其苛刻,所以严格来说鼓槌石斛只有以上3种繁殖方法。
1.病虫害防治:鼓槌石斛炭疽病:是鼓槌石斛最为严重的病害,起初出现黄色小点,逐步扩散成暗褐色圆斑。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并烧毁,随即喷酒65%的“代森锌”药液,同时盆要调换到荫凉通风的地方,阴雨天要避雨。
2.鼓槌石斛花白丝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夏秋之交多雨期间。在叶鞘基部和假鳞茎旁有-层白色丝网状菌丝体漫延着,它能使兰株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后要迅速加以消除,同时喷酒“波尔多液”或“硫酸尼古丁液”杀菌,对受害的鼓槌石斛盆要隔离,及时加强通风、透光。
鼓槌石斛不仅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着不错的药用价值。鼓槌石斛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是养好鼓槌石斛关键。首先要合理的养护,让鼓槌石斛茁壮生长开花,之后再进行适当的繁殖,其注意事项也都和这两点有关。
第一点,浇灌适量不可多
鼓槌石斛健康成长水源不可或缺,浇灌时一定要充足。特别是在春季或秋季两个季节,则应两到三天浇一次水;如果到了闷热的夏季,则至少一天浇灌一次。但要注意频率适当降低,防止烂根现象发生。到了寒冷的冬季,鼓槌石斛就进入冬眠休眠期啦。此时则应7天左右浇灌一次,不能忘记哦!如果你家湿度比较干燥,则适当喷洒水滴保持湿度!
第二点,光照充分不可少,但夏季切记遮阴
鼓槌石斛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在春秋两季可以全日照,但夏天强烈的阳光还是要适当的进行遮蔽,可以接受夏日早晚温和的光照。冬天的时候,最好将其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过冬。
第三点,温度适宜不高不低
鼓槌石斛比较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合生长的温度在13~28℃之间,昼夜温差最好不要太大,否则会导致鼓槌石斛生长缓慢。在鼓槌石斛冬季休眠的阶段,要保持温度在7~10℃之间,温度过高会影响休眠的。
4、合理施肥
第四点,肥料有机肥为主
在鼓槌石斛的生长旺季,可以每周向鼓槌石斛施加一次稀薄复合肥液,浓度要低于千分之一,肥料以氮磷钾肥为主。在花期前后多施加磷钾肥,而减少氮肥的用量,能够促进开花。
第五点,病虫害防治不可少,定期检查
鼓槌石斛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炭疽病、菲盾蚧和蜗牛等,在发现病害之后要及时的摘除病枝病叶,然后喷洒专用药剂防治。如果是少量虫害的话,可以及时的进行人工杀虫,尽量避免各种药剂的使用,如果实在是受害严重,再进行药剂杀虫。
可以
鼓槌石斛可以采用扦插的方式来进行种植,一般采用软枝来进行扦插,介质用珍珠岩、沙土进行配成的疏松土壤,扦插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等待生根后即可进行移栽。
鼓槌石斛最好在春季或者是夏季扦插,一般在5-6月份进行比较合适,扦插容易成活,其他的季节成活率不是太高。
鼓槌石斛,茎直立,肉质,纺锤形,具2-5节间,具多数圆钝的条棱,近顶端具2-5枚叶。叶革质,长圆形。总状花序近茎顶端发出,斜出或稍下垂,长达20厘米;花质地厚,金黄色,稍带香气
属于高档次。
鼓槌石斛,茎直立,肉质,纺锤形,具2-5节间,具多数圆钝的条棱,近顶端具2-5枚叶。叶革质,长圆形。总状花序近茎顶端发出,斜出或稍下垂,长达20厘米;花质地厚,金黄色,稍带香气;花瓣倒卵形,等长于中萼片,宽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圆形,具约10条脉;唇瓣的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状圆形。花期3-5月。
生于海拔520-1620米,阳光充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疏林下岩石上。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鼓槌石斛(学名: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茎直立,肉质,纺锤形,具2-5节间,具多数圆钝的条棱,近顶端具2-5枚叶。叶革质,长圆形。总状花序近茎顶端发出,斜出或稍下垂,长达20厘米;花质地厚,金黄色,稍带香气;花瓣倒卵形,等长于中萼片,宽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圆形,具约10条脉;唇瓣的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状圆形。花期3-5月。
生于海拔520-1620米,阳光充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疏林下岩石上。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gǔ chuí shí hú
鼓(gǔ)槌(chuí)石(shí)斛(hú)
!!种植方法
种植使用的土壤一定要选择好,栽培土的排水性能一定要好,如果土的排水性较差的话,对生长是很不利的。
首先我们要将开败的花朵剪去,然后再进行追肥,以确保株植生长养分充足,还可以促进萌发侧芽、另结花苞。给石斛兰施肥的时候注意千万不可以施浓肥,施浓肥会导致株植烂根,没法吸收“花肥”,每隔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可施一次磷钾肥,稀释至2000~3000倍效果为好。
②石斛兰开花后需要将其摆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如果将它置于荫蔽封闭处,通风不良则会很大程度影响石斛兰孕育花蕾。在日常养护中,保持石斛兰空气环境的湿度,在气候干燥的时候需要向石斛兰叶片及周围喷洒水雾保持湿润。
③石斛兰在开花后,需要根据株植的生长状况和盆土状况进行换盆,盆土可选择以排水透气的蕨根、泥炭藓、松树皮、粗河沙等材料配制而成,这样更有利于石斛兰接下来的生长。
④石斛兰花谢之后,我们需要对其适当的修剪枝叶,剪去一些徒长枝、老残枝、病弱枝。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光线的穿透,另一方面,也能保证石斛兰的株形美观大方,更具观赏性。
心达苗木 滇ICP备2024020316号-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