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ǒng,最开始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踵”的基本含义为脚后跟,如举踵;引申含义为跟随,如踵至。[1]
在日常使用中,“踵”字多用作指鞋后跟,如踵决。
提:tí ㄊㄧˊ,dī ㄉㄧˉ,dǐ ㄉㄧˇ。《说文解字》:“提,挈也。从手、是声。[1]”。手从下往上直起物而悬持是提之范式。
踵是一个汉字,读作zhǒng;chong,用作名词时意思是指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用作动词时是指追也。该文字在《东京赋》和《庄子·德充符》等文献均有记载。
提踵动作就是抬起后脚跟,它是瘦小腿的主要手段,另外在提踵运动后要做适当的拉筋运动才能起到瘦小腿的功效,其方法有站立、坐姿和骑人三种。各种提踵动作因站法不同,所锻炼的部位也有所差异。脚尖向内扣站法侧重于锻炼腓肠肌的内侧头,而普通练法内外侧都能练到。
一是重心不同:坐姿提踵重心偏后;站姿提踵重心没有偏移。
二是受力不同:坐姿提踵脚掌受到的力相对较大;站姿提踵脚掌受到的力较小。
敦踵dun、duizhong
敦[dūn]
〈形〉
1.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3. 厚实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尔雅·释丘》
敦[duì]
〈名〉
1.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踵[zhong]
〈动〉
1.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2. 同本义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
〈名〉
1. 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及前王之踵武。——《离骚》
其实单腿提踵10下左右,两脚互换连上5级楼梯就足够了。中间不休息。不必负重。
踵是脚后跟的意思。 摩肩接踵就是说人们肩膀蹭着肩膀,脚后跟挨着脚后跟,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摩肩接踵 发 音 mó jiān jiē zhǒng 释 义 摩:摩擦。踵:脚后跟。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擦踵的踵是指脚后跟。
摩肩接踵就是说人们肩膀蹭着肩膀,脚后跟挨着脚后跟,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
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乖儿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一箭射中了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踵的拼音读作zhǒng
其含义如下:
1.脚后跟:举踵。接踵而至。
2.走到:踵见(经常去相见)。踵谢。踵门相告。
3.追随,继承:踵继。踵武(跟随着别人的脚印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华(指的是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向前发展)。
4.笔画数:16;
5.部首:足;
敦的读音有两个为[dūn] 1.厚道。2.诚恳。[du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踵的读音[zhōng] 见〔?蹱〕
阿喀琉斯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在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一箭射中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阿喀琉斯之踵就是指阿喀琉斯的脚后跟,之所以其脚后跟如此有名,是因为阿喀琉斯的母亲在将其生下之后,为了让他全身都不受武器的侵扰,也为了让其在作战中无坚不摧。他的母亲抓着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将其浸泡在冥河水中。由此,除了脚后跟之外,阿喀琉斯的其他部位都被冥河水浸泡,因此战无不胜。但可惜的是,后来其脚后跟被毒箭击中。
心达苗木 滇ICP备2024020316号-172